9月23日,2023年第十五屆全國菌根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菌根學青年學術論壇——叢枝菌根真菌分類鑒定培訓班在江西南昌舉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俊伶在特邀報告上作了“My corrhizal network: the way forward”的報告。本次報告主要是對此次會議的思考和對菌根的未來探討,從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這三個方面來探討菌根,重點講述菌根的未來層面。
在報告中,張俊伶教授詳細介紹了中國菌根研究的歷程和進展,講述了2009年時,我們曾計劃在中國舉辦一場“講國際菌根的故事”的活動。然而,由于資金問題,我們未能獲得在中國舉辦活動的機會。盡管如此,這仍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代表了我們從國內菌根研究向世界講述國內菌根研究進展的努力。后續經過不斷的努力,我們終于在北京舉辦了這次活動,13年之后,我們終于傳播出了菌根的聲音,讓世界了解到中國在菌根研究領域的重要貢獻,這些努力使得中國在國際菌根研究領域的地位逐漸上升。
據張俊伶教授的統計,本次會議共收到14個重要報告、38個青年人報告和53個年輕人的報告,涵蓋了共生體界面分子機制、菌根多樣性(分子和形態)、菌絲際微生物互作、菌根形成機制以及菌根應用類的研究。這些報告展示了我國菌根研究在不同領域的成果和發展趨勢,為推動菌根技術的產業化和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報告中,張俊伶教授還強調了耕地產能問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個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消除土壤障礙因子;第二步是強化土壤生物過程;第三步是提高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張俊伶教授提出的這個三步走策略旨在從多個層面解決耕地產能問題,為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總之,菌根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共生現象,在未來的研究中將不斷拓展我們對其認識和應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菌根技術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可持續的生態環境,這就需要后生不斷的進行菌根研究和探索,以發現更多的菌根奧秘和應用價值。
第十五屆全國菌根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菌根學青年學術論壇——叢枝菌根真菌分類鑒定培訓班由中國菌物學會菌根及內生真菌專業委員會主辦,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土壤科學技術學會、江西省森林培育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鄱陽湖流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易菇網承辦,由武漢菌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吸引了超過300名與會代表出席,其中包括眾多國內外知名菌根學專家以及行業內的重要代表。